智启医学新维度
服务电话: 180-1784-7121(微信同号)
阻塞性睡眠相关问题研究
1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缺乏运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众多医学研究者都纷纷加大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此,我们选择动物实验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方法
,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无指导干预和临床医护人员指导干预。无指导干预主要是指患者利用健康宣传手册、书籍、网络等方式自我学习和干预。因此有效的是采用临床医护人员指导干预,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院内干预、院外门诊干预和以家庭为单位的远程电视教育干预。几种方法都经证实是有效的。家庭远程干预及院外干预是经济、方面的类型,适合于普通大众家庭;院内干预可提高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需要借助于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因此患者承担的经济成本较高。单纯的**干预至少需要6w,一般情况下6个月~1年为完整的干预期。在干预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计划实施情况,干预的接触频率一般按照以下方式:为期6个月的研究中按前4个月3次/w,后2个月1~2次/w的频率进行接触,以督促患者并检查计划进行的情况。通过调查结果采用动物实验对其进行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上也有大量的研究者对行为干预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并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归纳起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减重后患者清醒状态下血氧分压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睡眠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次数、程度,氧减指数( 平均每小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次数) 和微觉醒次数减少;其次,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得到有效的纠正,呼吸暂停的次数明显减少。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患者通过饮食调节使体重降低9%~18%的时候,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应减少30%~75%;②研究表明,通过体重的控制有效的减少了咽部脂肪和鼻咽塌陷,气流阻力相应的得到减少,咽腔的气道空间增加;③通过行为干预之后,患者嗜睡症状普遍好转,日间嗜睡量表得分显著下降。行为干预对鼾声的减轻也很有效果,减重3kg时患者平均每小时的鼾声从320次下降到176次,减重7.6kg时鼾声基本消失。国外有名医学研究者Lojander等也报道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打鼾的情况。
3小结
由于各种原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不断增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行为干预是让患者采取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病情进行控制。动物实验在科研领域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临床表明,行为干预除了能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呼吸及睡眠进行改善,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也具有的改善和预防作用,但这种方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干预体系,主要着重于单一内容的研究,而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还有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