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新闻详情

从看科研

日期:2024-04-26 08:09
浏览次数:5840
摘要: 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凭借其应用广泛性获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然而近年来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短视现象备受学术界的质疑。与此同时,ESI(Essential 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则以和S(Social 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分析范围在10年内,注重了质量而获得长期评价效果,可以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 1中国的科研现状分析 1.1我国科研...

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凭借其应用广泛性获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然而近年来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短视现象备受学术界的质疑。与此同时,ESIEssential 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则以SSocial 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分析范围在10年内,注重了质量而获得长期评价效果,可以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

1中国的科研现状分析

1.1我国科研的基本情况

1) 中国科研的数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2010年,科研机构作为作者发表的数共12.15万篇,其中19.7%的被引用次数超过了其学科的平均水平。的总数在时间序列比较中,比2009年提高了4.2%;比2008年提高了8.2%。

2) 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排位均有提升。2001-2011年,科研人员发表的达83.63万篇,总量排在第2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2位;引用次数达519.14万次,处于第7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每篇引用平均值为6.21次,2010年该值为5.87次,即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5.8%,于此同时,的均值为10.71次,比2009上升了1.3%。显然,在此项中,我国的平均值与平均值的差距非常大,与发达的差距更大。

3) 高被引数量排在第6位。2001-2011年,我国不同的学科10年段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高被引达5856篇,处在第6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但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差距大。

4) 热点数量处在第5位。到201111月为止,在热点总数中,中国以196篇(9.9%)处于第5位,比2010年提高1位。热点数排名前4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1.2我国科研现状基本情况

1) 当前我国的科研总数在中所占比例增加。

2) 被引用次数排位有所提升,但是距被引用平均值的差距大。

3) 高被引数量和热点数量在排名提高,但是,距**的差距非常大。

4) 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许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都以的发表作为工作能力、职称评级和奖励的重要根据,在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研究和发表的气氛,带动了科研的发展,但是单纯以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易导致科研评价的短期行为,造成科研质量的不高,满意度差,不利于科研**的发展。

2单一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评价体系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的作用体现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创建,开创了研究文献的新角度。引文功能的使用,促使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科研人员了解研究状况、把握学术的前沿和获取信息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践中,作为公认的检索评价系统之一,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步伐。同时,该数据库的期刊影响因子功能,是根据2年内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期刊引用的频次分类和计算分析,获得的学术期刊的权重,可以反映不同期刊的影响力情况。我国也利用的引文功能和期刊影响因子,拓展了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视野,并推动了科研**的发展。

2.2利用进行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存在误区

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顾研究能力的基础,将数量作为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指标,对人员的科研贡献能力、科研项目进行计量考核,依据数量来发放奖金,甚至在学位的申请、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职务的提拔方面都仅仅依据数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考核,结果导致近几年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界评价不满,对学术腐败的质问。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产出不断增加,但我国的科研成果影响力不足,质量不高,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在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数量,二是被引频次。前者注重的是科研人员的文献产出数量或科研能力,后者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质量高低和影响效果。但是,进一步可以发现,考察的被引频次形成的影响因子,在时间上比较短,而且不能直接反映科研人员的单个引用情况,即单个科研机构或作者的科研水平,评价存在不性。

3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深入发展

3.1逐步构建ESI共同发展的体系,注重数量和质量

作为一个平台,其作用明显,于此同时,ESI的开发和利用,将科研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推向更广的范围。ESI的功能体现在检索及评价功能上,两者相互融合,其评价结果是基于检索功能的。ESI评价范围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以及引文分析三大主要模块。通过ESI,可以明确掌握单一作者在科研中发表文献的学科影响程度,对单一机构或者作者都有明确的结果显示。同时,ESI是长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囊括研究学科中10年内的研究情况,发现科研影响程度的时间长,评价的有效性增加。与此同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作用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在今后的科研评价中,充分合理地发挥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但是,需要转变科研评价的侧重点,即的质量是未来科研评价的重点之一。在ESI共同组成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要有高质量的,并支持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2取消单纯利用作为评价标准的规定,将其评价反馈机制转为社会性评价

欧洲各国均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对科研机构、大学等进行评价,形成了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反馈机制。在我国,未来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有多元化的反馈机制,需要建立的评价体系,这与当前的现实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其教学和科研评价大部分是由行政部门完成,虽然有一些中介机构,但其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是大学科研,存在偏差,不利于当前反馈机制有效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确立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性评价反馈体系,从科研、教学、声誉等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构建的科研评价体系。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470号